《刁奴欺主(重生)》/百醉疏狂
第十六章
萧承是多少知道陈年旧事的。
虽说那位朱美人做事不地道,可不也自作自受,遭了应有的报应?
但到底二公子无辜。王爷虽对二公子不理不睬,但到底是亲父子。
虎毒还不食子呢,王爷可没说要把二公子如何。
这么多年,虽说对二公子不理不睬,可也照样好生抚养。
再说,王爷只有这两子,谁能保证世子爷就能平安顺遂?
万一……咳,真要有个万一,二公子就要鱼跃龙门。
所以,还真是轻易得罪不得。
杜仲苦笑了下,道:“二公子说是心口疼。”
萧承:“……”
啧啧,不愧是亲兄弟,连犯的毛病都一样。
他道:“我这就让人去请孙太医,回头等王爷得暇便禀给王爷。”
杜仲拱手,道了声“有劳”,又问:“谁在里面。”
“是苏先生。”
杜仲点了点头,便道:“我还要回去向二公子复命,先行告辞。”
萧承还了个礼,道:“你放心,我会挑个合适的时机和王爷说一声儿的。”
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
晋王爷坐在上首,侧座相陪的是苏澈苏先生,在下首挺身而立着一个少年。
他身姿挺拔,气质冼炼,年纪虽不大,却有如青竹般坚韧强劲。
不是别人,正是沈麟。
晋王爷笑眯眯的望着他,道:“听苏先生说,你毛遂自荐,要做锦哥儿的伴读?”
沈麟知道晋王爷空长着一张弥勒佛的脸,却没有一颗慈悲的心。
也远没有别人预想中的那样痴蠢,相反,他扮猪吃老虎,为人精明,精于算计,最擅长打别人个出其不意。
沈麟不敢说深知前情的自己就一定是晋王的对手,尤其他现在一无所有,更不敢在这个时候打草惊蛇,率先让晋王起了疑心,因此十分顺从的道:“是。”
“今年多大了?在家里都做些什么?”
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
沈麟一一回禀。他在家里行四,上头有三个哥哥,底下还有两个妹妹。
沈家是晋王的家生子,沈父沈阔曾是晋王身边的府兵。
仗着年轻、赤诚,又有把子蛮力,虽不至于成为晋王身边的头等红人,倒也挂得上名号。
因在五年前一场纷乱中,沈阔拼死救晋王有功,晋王特意许了沈家一人脱了奴籍,那就是年少聪慧,打小就有读书天分的沈麟。
沈阔一死,沈家的日子便一落千丈。奴才也分三六九等,沈方氏没了男人做支撑,她只能做最低等的粗活。
沈麟的三个兄长因没人引荐,也没能进到晋王府,哪怕只是做个跑腿的小厮。
倒是两个妹妹因生得清秀,沈方氏四处托人,这才得以送进晋王府做了扫地丫鬟。
一个十一岁,一个九岁,小小年纪,不分寒暑,每天早起晚归,挥着比自己身高还长的扫帚,扫着一重又一重数不清的院落。
年前的时候,沈麟陪着母亲沈方氏见过两个妹妹,进了晋王府半年,两人不但没长高,也更瘦了,手心全是厚厚的茧子,手背上则是一道又一道的冻伤。
两个妹妹懂事,不但不诉苦,相反还要劝慰母亲。
毕竟在晋王府,虽然做的是粗活,平时也不着人待见,但好歹有府里赏的衣裳,一天能吃三顿饱饭。
总比一家子都抱团饿死强。
可以说,沈麟是沈家一家人的希望。
原本他可以凭借苦读,挣个前程,解全家于倒悬和水火。但上一世沈麟被选中做伴读,击毁了他所有的希望。他从个除了籍的良民又成了奴才。
不过现在,沈麟就想得比较通透了。
未来有多永远?他已经知道了,于他只有不超过十年的光阴。
与其做着荒谬绝伦、不可能实现的美梦,不如先照顾好家人。
两个妹妹胸无大志,日里夜里盼着的也不过是能换个能进膳房的活计。
那里虽然也辛苦,可好歹有灶火可以烤,有剩饭可以填饱肚子。
但这样微薄的希望却不是轻易就能实现的,需要打动晋王府的管事才行。
可沈家上下没一个能和任何一个小管事搭上话,他们不会翻着白眼对他们面露不屑,他们只需来去匆匆,视沈家人如无物,就足以让沈家人自惭形秽。
但沈麟不同,一旦他成了世子爷的伴读,狐假虎威,管事们多少会给他面子。
何况,只要他能把世子爷服侍好,前程会有的,一家人的差事也会有的,好日子也会有的。
晋王点点头,道:“沈阔,他可是个好苗子,可惜了……”话锋一转,他问沈麟:“听说你书读得不错?”
晋王初选能选中沈麟,就说明晋王早把他的底细打听清楚了的。
如今又有苏先生做保,沈麟就更多了几分心定。
他没像上一世那样自尊敏感,既不愿意让人轻视,又怕自己太过炫耀会让人笑话。
因此很是平静的道:“家里贫寒,没有余力让我继续读书,我不过是仗着有点儿好记性,所以得了个‘过目能诵’的诨名罢了。”
晋王对沈麟很满意。也许心里不以为然,但起码面上挺满意,他笑眯眯的道:“小小年纪,倒是谦虚的紧,哈哈,看你面相淳厚,是个忠心的,有你给锦哥儿做伴,本王放心。”
他答应了。
沈麟深揖一礼,道:“沈麟必不会让王爷失望。”
“好。”晋王始终笑意盈然,说话的语气也亲切、温和:“锦哥儿年纪小,玩心重,你多督促着他些。他性子顽劣,难免胡闹,你不可同他沆瀣一气,凡事总要多劝着些。他要不听,你只管来回我……”
沈麟道:“是。”
晋王主动施恩:“知道你家里人口多,负担重,我会让萧承酌情安排,你只管安心的在府里住下。”
人类的语言真是奇妙,一个【酌情】二字是多么的富有深意和极具内涵?
似乎是答应要给沈家人安排好差事了,实则蕴含了太多的太极功夫。
就算他要较真,晋王也会拿这两个字来搪塞。
说好了是“酌情”,沈家人烂泥扶不上墙,没有合适的机会,你怪天怪地,又能怪我何?
沈麟道:“多谢王爷。”